孩子做事「短暫失憶」? 學會這兩個方法,孩子心細如塵

孩子放學回到家,將書包扔進房間后,便坐在客廳看動畫片。 想著明天週六,我便「縱容」她一次,允許她暫時「忘記」作業的存在。 晚飯過後,孩子主動表示要在客廳提前完成作業。 我正準備誇讚孩子懂事,卻聽到她大喊一聲:”媽媽,我把書包放在學校了! ”

我有些哭笑不得,暗示孩子說:”你仔細想想,回家後第一件事做了什麼? “思忖一番后,孩子拍著小腦袋,想到了書包的去處。 打開書包,孩子又重複了疑惑思考的表情,「媽媽,我忘記作業的要求了! ”

向老師詢問家庭作業之後,我對孩子說:”小小年紀就健忘,你的腦子整天在想什麼! ”

孩子做事「短暫失憶」? 學會這兩個方法,孩子心細如塵

有些時候我們都會產生「非黑即白」的想法,對與錯的界限清晰明瞭,但粗心大意卻屬於「邊緣人物」,無法將其客觀定義為”錯誤”。 畢竟粗心的程度和表現都有所差別,只是偶爾會忘記自己做過的事情或是行動過程中的一些細節。

在大眾潛意識中,承受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成年人,做事才有可能”健忘”,撿了西瓜丟了錢包。 小孩子的大腦處於「小鮮肉」狀態,每天都「精神十足」,怎麼也會產生「短暫失憶」,想不起需要做的事情呢?

孩子做事「短暫失憶」? 學會這兩個方法,孩子心細如塵

其實孩子粗心大意,大都是主觀思維的「疲勞上崗」。。 一方面是孩子專注力差,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種因素所干擾,心思無法停留在”現實世界”。 就像讓發高燒的學生做高數題,無法全身心投入自然也就會忽視一些細節。

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:應當細心地觀察,為的是理解;應當努力地理解,為的是行動。

孩子學習、寫作業、做事的時候,無法全神貫注地觀察、理解,自然會做出粗心大意的行為。 長期如此,孩子做任何事情都「三分投入,七分走神」,又怎麼能夠「抓住」細節呢?

孩子做事「短暫失憶」? 學會這兩個方法,孩子心細如塵

另一方面是孩子長期「被動指引」。

很多家長監督孩子做事時,都會習慣性地擔任”教練”的角色,指出其中的欠缺之處和技巧,每一步都會告訴孩子如何完善。 雖然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,但也壓榨了孩子思考的空間,讓孩子像”程序運行”一樣,按照父母的每一步指令行事。

孩子缺乏思考的能力和習慣,對眼前的事情感到略微陌生,獨立做事時也就不會思考需要注意的細節,粗心大意的標籤也就隨之而來。

孩子做事「短暫失憶」? 學會這兩個方法,孩子心細如塵

孩子總是”短暫失憶”,家長不妨試試這兩個方法,培養孩子心細如塵。

第一個是讓孩子在行動者中觀察。

兒童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: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,正如陽光、空氣、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。 在這裡,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。

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,「大刀闊斧」般的觀察力也是造成粗心的客觀原因,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觀察細微的習慣。 孩子寫完作業,可以告訴孩子”仔細檢查三遍”;做事的時候,可以讓孩子將全部的過程在腦中進行演練,尋找容易被忽視的細節。

對一件事情有了全盤的掌握和觀察力,孩子做事的時候也會”查漏補缺”,不斷完善。

孩子做事「短暫失憶」? 學會這兩個方法,孩子心細如塵

第二個方法則是鼓勵孩子獨立思考

“下一步我要做什麼”、”這個地方還需要哪些操作”,當孩子能夠獨立思考自己的行為細節時候,”粗心”二字也會避而遠之。 在追求”愈加完美”的過程中,孩子會不斷思考”修正改進”的方法。

不管是學習、寫作業,還是做家務,我們不要給孩子過多的提示,要適當地詢問孩子”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”。 孩子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,在一番思慮之後,孩子也就會”自學成才”,發現”漏網之細節”。

枕邊育兒寄語:

粗心大意就像是在黑暗中尋找巧克力,將細節和大意混為一體。 只有找到了細節的「燈光開關」 孩子才能夠一探究竟。 平時生活中,家長也要培養孩子觀察、思考的意識。 如果發現孩子粗心大意,你會怎麼做呢?

下一篇

無知有多可怕?家長覺得奶粉“上火”,竟用蔬菜水沖奶致嬰兒中毒

你也可能喜欢

返回顶部